来源:知乎
一吸烟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。 对吸烟者而言,它是一项福利。自1492年哥伦布把它从新大陆带回欧洲,烟草就一直让人迷恋。从王公贵族到底层贫民,从咀嚼、嗅鼻烟、抽烟斗、卷烟草到过滤嘴,烟草生生不息,成为全世界普及最广,所有民族都十分喜爱的廉价瘾品。 吸烟的缺点非常明显,它一边耗费金钱,一边使人口腔恶臭、牙齿黧黄、衣服泛脏。重度吸烟者的肺部饱受侵蚀,鼻涕泛黄,浓痰不止,实在让人生厌。这些现象从烟草流行起就广为众知,禁烟政策几乎同步兴起。古代禁烟可比今天厉害得多。崇祯皇帝曾颁布禁烟令,禁止吸食烟草,私自运输贩卖烟草者处死。英王詹姆斯一世曾斥责烟草为“地狱草”,俄国沙皇曾下令放逐鞭笞和放逐瘾君子。 这些强硬的法令没有消灭烟草,最后统统淹没在香烟进化中。原因很简单,烟草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。它使穷人在无聊、疲惫、穷困中获得慰藉。烟草使紧张疲惫者放松,使身心舒畅者更加愉悦。在很多情况下,它还是人际交往,感情连络的工具。烟草的价格十分低廉,几乎所有人都用得起。和其他精神麻醉品相比,烟草对身体损害少得多,成瘾性也不那么强,它带来的愉悦真是太划算了——它甚至比糖果还健康。对吸烟者而言,烟草是一项利益,一种生活方式。 对不吸烟的人而言,二手烟简直是灾难。烟雾缭绕使人呛鼻难受,眼泪直流,并且还有损害健康的风险。 对吸烟两种评价的描述篇幅之所以悬殊,是因为我想强调前者。在禁烟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,很多人刻意贬损、忽视吸烟本身正当性。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,没什么大不了。从参与者人数看,甚至谈不上少数派。每个人都有处分身体的权利,吸烟和暴饮暴食没什么区别,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禁止。这里面的道理,不需多说吧? 二 禁烟最充分的理由是:吸烟具有侵犯性,二手烟损害身体健康。几乎所有禁烟主义者都持这样的理由。 好了,下面开启本文重点。 吸烟和非吸烟者代表两种不同利益追求。在下列情况下,他们不会冲突。一种是吸烟者独处,和烟鬼朋友厮混。他们把自己和非吸烟者隔绝开来,各自享受尘世的美好。还有一种是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关系良好。在家人和朋友之间,包容不同生活习惯,最多只是抱怨和劝解,绝不至于撕破脸皮,大吵一架。人类生活就是这样,总有什么东西比对方的缺点更重要。 极端禁烟主义者认为,烟草气体飘散在空气中,增加大气污染,妨碍风景观光,让烟味敏感者受冒犯。听起来如此不可思议,例子却不少。近几年芬兰、澳大利亚部分州提出法案,禁止在自家阳台抽烟。这就是禁烟主义者的自大和傲慢。在分离隔绝的情况下,吸烟之“外部性”微乎其微,几乎可以忽略。仅凭一面之辞,就要将吸烟这种正常行为禁绝,这显然是挟政治正确的主动侵犯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也完全不可行。一个人在家中阳台禁烟,得派出多少稽查队?这种法律不是鼓励邻居告密,执法机关进门检查? 因此,温和禁烟主义者都认为,家里抽烟政府就不要管了,该管的是公共场合。
|